一九五八年,美籍耶穌會會士卜立輝神父創辦了光啟錄音室,這是光啟社的前身。教育是天主教耶穌會的主要工作,卜神父原本計畫被派到中國南京的一所大學創設工程學系,為此,他先被送往馬尼拉學習中文。
這段學習的過程中,卜神父接觸到駐守在那裡的美軍,他們擁有許多戰後物資,其中包括不少廣播設備,觸動卜神父想要在未來設立一個廣播電台的想法。而由於時局的演變,卜神父被派往南京的機率愈見渺茫,前往台灣的可能性因而大增。
兩年的中文課程結束後,他果然被派往台灣的台中。卜神父在馬尼拉蒐集的廣播器材於是派上用場,他提供給當時在台中經營困難的天主教中聲廣播電台使用。
漸漸地卜神父發現,一個區域性的廣播電台似乎難以滿足他福傳的夢想,如果是一個廣播製作中心,將可以影響全台灣。於是,在位於台中光啟出版社後面的一個小房間中,「光啟錄音室」正式成立了。首先錄製了音樂節目送給各電台免費播出。接著開始錄製有劇情、有內容的「小小廣播劇」,希望藉以感動人心。為了「小小廣播劇」的節目水準,劇中所有演員每週都由台北前來錄音,所費不貲,於是卜神父決定將錄音室遷到台北。
身為工程師的卜神父不斷在尋找更好的設備。那時候西方國家,甚至亞洲的日本、香港、菲律賓都已經發展電視事業了。先進國家開始汰換原有的黑白電視為彩色的,市場上於是出現許多汰換下來的黑白電視製作設備,卜神父把握時機全力蒐集。一九六○年,卜神父擁有的設備足以架設一組閉路電視。光啟從那時候開始舉辦工程、節目製作、演員及主持人的訓練班,也培育出一些後來在台視非常有名的演藝人員。
一九六一年,光啟錄音室三歲的時候,卜神父興起成立一個實驗性電視台的構想。當時教育部也正籌畫成立一個電視台,就在光啟的支援下,於南海路科學館架設了簡單的電視控制室,利用多出的空間,由一批光啟訓練班畢業的美術人員,搭起了教學節目布景,展開工作人員的訓練,也同時為將來節目現場播出預做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