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崙天主堂
4/8 晚上22:30首播
在台東金崙部落中,有一座由排灣族人聯合設計的聖堂,教堂內外沒有侷限在傳統西方教堂的建築思維,從聖堂的外觀、到內部的雕刻、聖像和裝飾,都充滿了濃濃的排灣族建築風格,不僅是認識排灣族文化美學的最佳地點之一,更是許多觀光客朝聖的景點。
而這一切的改變,來自印尼籍蔡恩忠神父的構想。天主堂建物過於老舊,於是號召排灣族人開始重建。在排灣族工藝家的努力下,運用部落在地文化,成就了如此原汁原味,融合了排灣族文化的金崙天主堂。
請各位跟著我們的腳步,來到金崙天主堂,一起探索聖堂內充滿排灣族美學美感的工藝作品,從中感受排灣族文化與信仰融合的價值,體驗部落族人將自我文化轉化發揚的可能性。
探索砌石成金的神山天主堂
4/15(一) 22:30-23:00首播
4/17(三) 10:30-11:00重播
石板屋是魯凱族重要的文化象徵。在屏東霧台鄉的神山部落就有一座以石板砌成的聖堂─神山天主堂。因為這座聖堂的興建,帶動了霧台鄉建築物變成水泥建築的開始。之後的重建,更帶動了霧台鄉魯凱族族人重新使用石板做為建築的建材,成為魯凱族文化復興的開端。
魯凱族和台灣其他原住民一樣,接受了外來宗教的洗禮,然而在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之下,霧台鄉魯凱族人並沒有忘記自有的文化傳統,巧妙地在教堂的設計上,表現出傳統文化的特色。從心靈的寄託到藝術的展現,魯凱族人將信仰與文化,做了最完美的融合,神聖的聖堂開始透發特殊的美感,成為彰顯部落文化美學的重要據點。
請各位跟著我們的腳步,來到屏東霧台鄉的神山天主堂,看魯凱族人如何用祖先傳承的部落文化,打造屬於自己部落的聖堂,傳遞著關於部落、關於傳承、關於藝術與建築的動人故事。
探索富田天主堂聖堂建築美學
4/22(一) 22:30-23:00首播
4/24(三) 10:30-11:00重播
阿美族人充滿了藝術天分,往往可以將自然環境中,隨手可得的材料,製作成精美且充滿藝術美感的手工藝品。除了生活上的實用性之外,背後還蘊含深厚的文化意涵。
在太巴塱部落的阿美族人,完整保存了阿美族傳統文化。他們將部落圖騰、木雕、及生活傳統物品,融入教堂的內裝與陳設之中,成就了歐式教堂建築外表和阿美族文化特色融合的富田天主堂。
在富田天主堂中,可以見到融合天主教七件聖事和阿美族頭冠意象的彩繪玻璃;運用阿美族傳統木臼形式建造的奉獻箱;用木頭製成的屋頂橫梁和繪滿部落圖騰的木雕支柱;以及阿美族穀倉形式設計的聖體龕,和訴說著阿美族日常生活故事的壁畫…。營造出充滿阿美族文化風格的空間氛圍。向世人宣示,這是一座屬於阿美族族人的聖堂。
在太巴塱部落,我們看見阿美族人將自身的部落文化,融合在聖堂的重建之中,展現了對天主信仰的虔敬。原來部落文化和西方信仰的融合,可以如此的契合,如此的不衝突。
請各位跟著我們的腳步,來到花蓮太巴塱部落,認識富田天主堂,看見映照眼眸的那照光!